刚入伏的天儿,走两步就汗流浃背,谁不想穿得凉快又好看?可最近刷到老家奶奶转发的“夏季五不穿”老讲究,一开始觉得是老一辈的唠叨,结果翻了翻身边人的“血泪教训”,才发现这老话儿里藏着不少门道儿到底哪五类衣服夏天穿不得?。
为啥穿了人不安?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暴露≠凉快,舒服才是硬道理“夏天穿得越少越凉快”——这大概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
但上个月同事小周的经历,彻底打破了我这想法她为了防晒穿露背装,结果去公园遛弯儿被蚊虫咬了十多个包;另一个朋友穿超短热裤,在工地附近被钢筋剐破了腿其实老话说的“暴露不穿”,可不是不让露,而是“露得适度”参考资料里提到,夏季紫外线强,裸露皮肤越多越容易晒伤,尤其是胳膊、后背这些“面积大”的部位,晒红晒脱皮都是轻的,长期还可能增加皮肤癌风险。
更要命的是,夏天花草多,花粉、飞虫最爱往暴露的皮肤上凑。我表姐去年穿露肩装去爬山,回来脖子上全是红疙瘩,医生说是花粉过敏,折腾了半个月才好。
紧身衣=“移动蒸笼”,勒出一身病前阵子刷到个热搜:“女生穿紧身裤上班,结果得了毛囊炎”评论区炸了锅,好多人说自己穿紧身牛仔裤闷出过痱子,穿塑身衣喘不上气这事儿我可太有发言权了——去年夏天我图显瘦穿了条紧身裙,结果从早到晚像被“绑”着,上楼梯直冒汗,下午腿上就起了一片小红点,痒得坐立难安。
老话说“紧身不穿”,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夏天人体出汗多,紧身衣物紧贴皮肤,汗液排不出去,就会在皮肤表面发酵,滋生细菌,容易得痱子、湿疹而且紧身衣还会压迫血管和淋巴,影响血液循环,尤其是腰腹部位勒得太紧,连消化都受影响。
我妈有次穿紧身打底裤跳广场舞,跳着跳着头晕恶心,医生说就是勒得太狠,供血不足了刺眼色=“移动反光板”,伤眼又招虫“今天这姑娘穿得真扎眼!”——这话听着像夸,其实可能是吐槽上个月在地铁上,有个穿亮黄色连衣裙的姑娘,从车头走到车尾,几乎所有人都下意识眯眼睛。
后来刷到光明网的报道才知道,原来颜色太艳的衣服,在阳光下会反射强光,不仅自己眼睛累,还容易让别人“晃眼”,甚至引发交通隐患更离谱的是,颜色还和招虫有关!我表妹去年穿亮黄色T恤去野餐,刚坐下就被蜜蜂追着跑,后来查资料才发现,蚊虫对黄色、蓝色这些亮色特别敏感,简直是“招虫雷达”。
反倒是浅色、柔和的颜色,比如米白、浅蓝、淡粉,既不刺眼又能降低被虫咬的概率,夏天穿看着都凉快粗面料=“皮肤砂纸”,越蹭越难受“这衣服摸着扎人,洗两次就软了吧?”——我以前总这么想,结果去年买了件粗麻衬衫,穿了半天后背就蹭红了。
后来才知道,夏天出汗多,衣服和皮肤摩擦加剧,粗糙的面料就像“小砂纸”,会把皮肤表层的角质层磨薄,甚至蹭破,尤其是胳肢窝、腰腹这些“褶皱区”,特别容易发红、起疹更坑的是,有些便宜的粗面料衣服,染色剂和化学处理剂残留多,出汗时这些有害物质会渗透进皮肤,导致过敏。
我闺蜜去年穿了件化纤材质的碎花裙,结果腰上起了一圈红疙瘩,去医院查才知道是“接触性皮炎”,医生直接说:“夏天别穿粗糙、化纤的衣服,皮肤负担太重!”金属装饰=“隐形暗器”,一不留神就受伤“这件衣服带铆钉,多酷啊!”——我侄女去年夏天买了件带金属扣的露脐装,结果和同学玩闹时,金属扣刮到了胳膊,当场划了道血口子。
老话说“金属装饰不穿”,真不是危言耸听夏天衣服薄,金属装饰稍微勾到背包带、椅子边,就容易划伤人,尤其是带尖儿的铆钉、亮片,稍不注意就成了“隐形暗器”而且金属装饰在高温下还会吸热,贴皮肤的地方容易烫红我同事去年穿带金属拉链的短裤,中午在太阳下等公交,拉链部位的皮肤直接被“烤”出了印子,疼了好几天。
现在她的衣柜里,金属装饰的衣服早就被“清仓”了,她说:“夏天穿衣服,安全比好看重要!”老话说的“五不穿”,其实是“护己经”说到底,“夏季五不穿”不是要限制我们的穿衣自由,而是用最朴素的生活智慧,提醒我们:夏天穿衣,舒服比时髦重要,健康比好看优先。
暴露要适度,别让皮肤“裸奔”;紧身要少穿,给身体留点儿“呼吸空间”;颜色要柔和,别当“移动反光板”;面料要亲肤,别让皮肤“受委屈”;装饰要简单,别让衣服变“暗器”这两天刷到网友留言:“以前嫌奶奶唠叨,现在自己当妈了,才懂她为啥总说‘别穿太露’‘别穿太紧’。
”其实老祖宗的话,哪句不是用一辈辈的经验换来的?夏天穿对衣服,不为别的,就为能痛痛快快过个凉快、舒服、不遭罪的夏天——这,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讲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