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说起秦可卿这个名字,读过《红楼梦》的朋友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按照原著描述:秦可卿出身不高,不是养父秦业的亲生女儿,而是从养生堂抱养的 秦业在官场蹉跎一生,临到退休也只是一名普通的营缮司郎中,官居五品。
在那个时代的京城,掉落一片瓦都会砸到好几个官,秦业这样的五品官确实不是什么显耀人物
可就是这样一个出身不高的女子,竟然嫁给了宁国府当家大少爷贾蓉为妻贾蓉他爹贾珍乃是宁国府承爵人,如果有一天贾珍走了,爵位就是贾蓉来继承 要知道,旧社会的男婚女嫁非常讲究门当户对,秦可卿这样“普通”的出身是怎样成功高攀上宁国公府的? 虽然这个时期的宁国公府已与第一代相差甚远,但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虎死不倒架,这样的勋贵人家不会轻易选择地位悬殊的一般人家结作亲家的。
笔者必须承认,秦可卿的颜值非常高,在所有金钗中当可高居三甲难道这就是“颜值即正义”?贾蓉是一只颜狗,拜倒在她出色的容貌面前?
但颜值绝不是秦可卿仅有的优势,她的为人处世的水平同样很高用今天的话来说:她的情商很高 何以见得呢? 王夫人有一位得力手下——周瑞家的,曾经赞过香菱:“有东府蓉大奶奶的品格”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嫁,在荣国府仆人中地位颇高。
显然,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要知道,东西二府的“奴几辈的”可没有几个简单角色,都是有跟脚、有背景的,稍弱一点的主子会被他们骑在头上拉屎 而像这样的好评在贾府的仆人圈子里还有不少又或许有人会说,这也没什么出奇,这秦氏应该善于对下施恩,收买人心,所以广受仆人们的好评。
那么,在贾府老爷太太们的眼里,秦可卿又是怎样一个晚辈呢?
在贾家地位最高的“老祖宗”贾母的眼里,秦氏乃重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 贾母身为一品诰命夫人,又出身于金陵世族史侯家,荣华富贵了一辈子,经她称量过的晚辈不知凡几,能得一个“第一得意之人”的评价,可真是了不得。
秦业到底是怎样将女儿嫁进贾府的我们暂且不谈,因为这里面还有颇多疑问和谜题本文着重要讨论的是,秦可卿嫁给贾蓉之后没几年就死了 在秦氏去世之前,曾有好长一段时日缠绵于病榻上 原著里,秦可卿的婆婆尤氏说过这样一段话:“……他们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子,吃了也不见效,倒弄得一日换四五遍衣裳……” 。
这秦可卿究竟得的是什么病,曹公始终含糊其辞,以至于读者们对秦可卿真正的死因存疑 她为什么一天要换好几身衣服?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还需从秦可卿的身世和经历来找寻答案 01 一入侯门深似海 “红迷”们向来对秦可卿的身世有着几种不同猜测。
有一种“郡主”论,被很多书友所认同 那就是:秦可卿是某个坏了事的亲王的私生女,秦业从“养生堂”抱养只是对外的托词,是一种遮掩 贾珍之父贾敬,当年是贾家年轻一辈里第一位考中进士的子弟 勋贵之门要想避免“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要么每一代有那么一两位出色子弟去九边杀敌,为国立下战功;要么很能读书考试、走科举仕途之路。
但是贾政这位曾经前途无量的新科进士却因为跟错了大佬,只有避难出府去城外家庙里修道,蛰伏起来,避敌人锋芒以待他日东山再起 于是他就将希望放在了儿子宝玉身上,希望他能够高中进士 但是,在那个年代,一个亲王也就是第一序列继承人“坏了事”,可不简单就是本人被问罪,而多半是整个王府遭殃,连带着儿女、仆从、重要臣属。
在这种情况下,贾敬为了安置旧主的爱女,给她一个孙媳妇的身份就显得比较合理了一旦老亲王某一天翻了身,他就算是立了大功,说不定就成了潜邸忠臣
以宁国府如今世袭罔替到了三等威烈将军的爵位来看,真的到了那一天,只怕就要升回到超品国公之位了,贾敬也必会恢复祖上的荣光,再次位极人臣 这样看来,秦可卿拥有的“鲜艳妩媚似宝钗,风流袅娜如黛玉”的颜值似乎也更加合理了。
毕竟,从基因遗传方面来解释,一位亲王娶到美丽女子为妃是大概率事件女儿继承了母亲的高颜值基因也是大概率事件 也正是因为秦可卿拥有非凡美貌和极高的情商,所以嫁到宁国府后,她获得了上上下下一众人等的喜爱和尊重。
这样八面玲珑,处处得体的作风好不好?肯定很好,但这样的人生活得必定非常累 但也正因如此,与秦可卿在东府里地位相当的人只有寥寥几人
而王熙凤就是其一王熙凤这位“当家媳妇”,每天起早贪黑忙活荣国府那一家老小的事 性格好强的她,行事风风火火,杀伐果断,将一个荣国府内务打理得很有条理,让贾母、王夫人两位很满意这也使得荣国府仆人对她恨之入骨,背地里骂她、恨她,咒她早死。
比起王熙凤,秦可卿的“名声”就要好得多,可见秦可卿所付出的努力就要多得多了毕竟,在身份背景上,王熙凤的娘家可是“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找金陵王”的王家,秦可卿只是五品官之女
在这样的富贵人家做当家媳妇,表面光鲜,实际上非常辛苦 贾母就曾说过,年轻时候在婆婆面前“站规矩”,一站就是一整天,晚上回到房里,脚肿的绣花鞋都脱不下来 “媳妇熬成婆”可不是一句玩笑话这时候的儿媳妇、孙媳妇在长辈用餐的时候不能坐下的,必须站着伺候,端茶倒水、传菜布菜。
就算是王夫人这样年纪大了的儿媳,在贾母面前也要做出一个姿态来,婆婆吃饭的时候她也要端着一碗羹汤伺候 “以孝治天下”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具体的规矩
秦可卿在这样的高门大院内本就生活得处处小心,费尽心力,奈何还要应付一些意想不到的尴尬事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这句话是说荣国府贾赦、贾政那几位真“不肖”,不能恢复祖宗荣光不说,还崽卖爷田不心疼;而到了宁国府这边,更是惹下泼天大祸,让贾家这座大厦有了重大污点,成为敌人可以随时攻击的靶子。
从脂砚斋批语来看,曹公对这件事是深恶痛绝的,也是有深刻反思的 02 德不配位的贾珍父子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这句对于秦可卿的批语,让很多读者对秦可卿的印象大坏
听老仆焦大酒后之言:“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贾珍爬灰的传言真不是空穴来风 在贾琏娶了尤二姐之后,受她委托,想给尤三姐找个好男人嫁了,以免在宁国府被贾珍父子狎玩,耽误了终身 贾琏思来想去,把尤三姐介绍给“红楼三侠”之一的柳湘莲。
这柳湘莲是一位落魄贵族子弟,对高门里的那些事情略知一二 只是他平日里浪迹天涯惯了,没有仔细打听尤三姐的身份,就轻易听信了贾琏的话,立即拿出家传的宝剑做了定亲信物 在得知尤三姐是贾珍的妻妹时,马上反悔了他当面对宝玉说出理由:“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
好嘛,这下子就将贾宝玉的脸打得啪啪响 旧封建社会,如贾府这样的勋贵人家往往骄奢淫逸,內帷中多的是风流韵事,常有些不可见人的腌臜事 俗话说得好,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焦大虽是在喝醉后骂出的话,但未免不是真有其事。
他在骂宁国府贾珍父子的时候,贾宝玉这个憨憨正好听见,还问凤姐儿“什么是爬灰” 原书这一段很“黑色幽默”,想必当时坐在马车里的凤辣子被问得非常尴尬吧为了遮丑,王熙凤喝令贾蓉立刻将焦大“远远地发派到庄子上去”。
可怜白发苍苍的焦大在大雪天被捆成一个人肉粽子,嘴里塞满了马粪,被毒打了一顿后“贬”到农庄上等死去了 贾珍父子经常与尤氏两个同母异父的妹妹(尤二姐、尤三姐)喝酒、狎戏鬼混就算在贾琏娶了尤二姐之后,贾珍仍私下前往贾琏的外宅找尤氏姐妹胡天胡地。
奇葩的是,贾琏撞见了之后居然没有当场翻脸贾珍父子的德行由此可见一斑! 古代士大夫习惯把亡国败家的责任推到“红颜祸水”身上,这是不可取的 不要把什么都推到美人身上!如果不是贾珍贾蓉这些个德不配位的子弟这样作死,贾府哪里会“一朝大厦倾”? 。
03 心病难医 那么,原书中交代秦可卿的真实死因究竟是什么? 因为《红楼梦》有多个不同时期的版本,这也造成了读者们对秦可卿之死因持有几种不同的看法 有一种非主流的看法认为:秦可卿私生女的身份暴露后,遭到她亲生父亲拖累而死。
但主流看法大概可分为两派:其一,病死;其二,自缢身亡 曹雪芹先是在书中写明秦可卿自缢(淫丧)于天香楼,后来因为家族中有人说这样写有自曝家丑之嫌,曹公只好将自缢身亡改为病死(脂砚斋批) 从曹公的身世、经历来看,他对于曹氏家破人亡之后的凄惨下场一直都在不停反思,“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就是反思之后进行的总结。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打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但没有哪一群蚂蚁会在一朝一夕之间就钻空堤坝贾氏大厦的根基也不是一夜之间腐朽的 我们姑且相信,秦可卿主要是因病而亡在那个伤寒都会致死的年代,体质孱弱的人很容易丧命。
秦可卿去世前,有一段文字写她病得很重,婆婆尤氏说她“每日要换四五次衣裳”那么,她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她的真正死因是什么? 笔者认为,心病大于身体的病贾珍这个禽肉不如的东西觊觎儿媳妇的绝顶姿色,屡次招呼她到跟前侍奉,为他送冰糖莲子羹。
可是秦可卿为何不告诉丈夫贾蓉?
贾蓉何许人也?那真是一只色厉内荏、欺软怕硬的软脚蟹 在他老爸贾珍的面前,他从来不敢反驳,唯唯诺诺,战战兢兢 老爸当着他面与秦氏眉来眼去,十分暧昧,作为丈夫的贾蓉只敢在内心无能狂怒,却不敢说出任何反对的话,更不敢忤逆贾珍。
贾蓉对于父亲贾珍到了唾面自干的程度 试想秦氏这样一个娘家孱弱,只带着两个侍女嫁入高门的孤女,怎有力量拒绝一个宁国府当家老爷的强迫?她是不愿意被骚扰的,奈何贾珍强势如发情的野兽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久而久之,早就掌控了内宅的宁国府主母尤氏终于发现了丈夫与儿媳的不伦关系——秦氏的簪子出现在贾珍的卧榻上。
04 自缢身亡 尤氏性格柔顺,这是贾府诸人的观感,但一个再怎么柔顺的女人,面对丈夫与儿媳这样的腌臜事也不可能没有一点怒气 尤氏知道此事后,对待秦可卿这个儿媳的态度自然大变秦可卿肯定立即就察觉到了她本就内心有愧,这下子就积郁成疾了。
至于前文所说,她在病中每天换几身衣裳,笔者以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种可能,她患有 “下红”之症 王熙凤就得过这个病,第五十五回中,凤姐小产后没有注意休息,强撑着忙年事,于是得了下红之症,下面一直淋漓不尽,闹得大半年才好。
王熙凤“哭向金陵事更哀”,其自身的健康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她身体底子坏了,没能给贾琏生下儿子秦可卿没有儿女,但不排除她没有小产 在那时候的内宅,得罪了当家的婆婆,儿媳妇的日子不好过在贾珍夫妻俩的高压下,秦可卿就像一株风中的稻草。
第二种可能,不伦关系被发觉后,秦可卿忧思成疾,有自杀倾向 秦可卿能受到贾府上下一致的好评,肯定是个心细如发、处事谨慎之人她深知,婆婆和丈夫贾蓉都恨不得她赶紧去死 反倒是贾珍喜好她的风情和颜值,非常宝爱,以至于在秦可卿死后,大办丧礼。
一个女人出嫁后不能依靠丈夫,而被迫独自面对这样的尴尬的命运,情何以堪?
她活着还有什么意趣?自戕是一种可想而知的结局 至于一天换几身衣服,或许有病后出汗多、身体易有异味的原因; 她病重后必须由郎中当面问诊中医不同于西医,讲究“望闻问切” 古代稍有身份的女性哪怕是成婚后都不能轻易见外人,除了丈夫儿子之外的都被称为“外男”。
当然,市井间当垆卖酒的妇人是为生活所迫,这才抛头露面的 所以,秦可卿觉得每次接受医生问诊后就沾了“外男”的气息她自身心思重,又十分好洁,因而在结束后立即就要换一套衣服 古人穿衣分什么场合、要见什么人,那都是很有讲究的。
贾宝玉初见黛玉那一回有个细节值得回味:黛玉初入贾府,宝玉从外面回到家里,要与远道而来的表妹见面,因他还穿着外出的衣服,贾母因此让他“先去换了衣服来” 在他们的习惯里,见外客和平时在家必须要穿不同的衣服。
官员有常服和朝服,宝玉这种贵族公子自然也有见客的行头和家常打扮,这在原著中描述得很仔细 对于秦可卿这个人物,很多专家认为是有其真实原型的但因为“为尊者讳”,曹雪芹先生从未对这个问题留下只言片语的侧证 我们今天只能从脂批里找到一些似是而非的只言片语。
小说就是小说,切勿将书中人物与现实一一对号入座,那样就落了下乘
结语 秦可卿的命运是悲惨的,值得同情的原著作者曹雪芹毕竟是旧社会的人,尚不能脱离旧礼教和士大夫之成见 我们不能轻易给秦可卿打上“淫”的标签如果是今日之女性面对贾珍这样的禽兽,结局必然大不相同 参考文献 红楼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年7月出版 白先勇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2月出版 蒋勋 蒋勋说红楼梦 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4月出版 周汝昌 周汝昌梦解红楼 译林出版社2011年04月出版 央视网 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12-15期 2014年10月21日 。